Android 的 UI 呈现 (二)

专项水很深,自己深知功力不够,碰到一点记录一点,和大家进行分享

上一篇Android 的 UI呈现(一)里讲到了视图、帧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几种UI性能测试方法
这一篇就继续详细的分析下UI的构成,谈谈具体的某一帧到底是怎么呈现在我们面前

首先,介绍几个概念:

1.Window ,PhoneWindow

前面说到Window才是显示视图(View)的容器,看下图

 

Android本来就是一个多窗口堆叠的系统,屏幕上有四种颜色,浅蓝,深蓝,绿色,紫色,就代表了四种窗口(Window)

但是上一篇我们也说到了Window---PhoneWindow,PhoneWindow是Window的子类,PhoneWindow对应了是Activity中的一个对象mWindow,是一个不可见的容器,也是一种专门为手机和平板设计的布局方案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Window呢?可以这么理解,Window就是一块用来画图的矩形区域

图中虽然有4个window,但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图,它们的重叠区域都会有序的堆叠,2d屏幕有X轴Y轴,但事实上还有一个与屏幕垂直相交的Z轴,专业点叫z-order,Window的摆放顺序就是按照Z坐标的大小,至于他们是通过什么组织在一起的,下面会讲到SurfaceFlinger

说个直白点的例子,dota里的相位鞋,lol里的红叉,都有无视碰撞的效果,就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一张地图,其实不止一张,它们在Z维度上的大小不同

过度绘制:指的是屏幕上某一个像素点被绘制的次数。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为什么会有过度绘制了吧

2. 双缓冲

双缓冲在图像处理上非常重要,它的工作原理是:先把需要呈现的所有元素都画在一张图上(第一层),再把这张图整个投放到屏幕上去(第二层)

双缓冲的优点如下:

  1. 防止频闪(记得很久以前写java坦克大战项目时,如果直接把页面元素投放到屏幕上,会非常的不连贯,造成人眼可识别的卡顿)
  2. 某一具体的帧在投放到屏幕上可见之前,是有一层缓冲的渲染时间,这个时间让 CPU和GPU能更好的协调工作

3. 关于Surface的MVC

前面两点都是铺垫,Surface才是真正的实现,下面来说说Surface里面的MVC

  • Surface(Model)
    • Handle onto a raw buffer that is being managed by the screen compositor(官方解释)
    • Surface 就是双缓冲技术中的第一层,所有元素都要先在Surface上画,每个window对应一个Surface
    • 既然Surface是用来画图的,上面就应该有一个Canvas对象
  • SurfaceView(听名字就知道是View啦)
    • SurfaceView继承自View,是显示视图
    • 源码里有一句: mWindow = new MyWindow(this),说明SurfaceView里包含一个window,而window对应着Surface,所以SurfaceView里包含一个Surface
    • SurfaceView拿到Surface里的控件数据,然后画出来
  • SurfaceHolder(Controler)
    • 提供访问和控制SurfaceView内嵌的Surface相关的方法,以及各种回调
    • 要注意的是,SurfaceView的绘制过程,要以surfaceCreated和surfaceDestroyed为边界

4.SurfaceFlinger

主要用途:Android系统的一个服务,用来生成Surface,管理帧缓冲区,实际做的事儿就是:把不同z坐标的Window按顺序排放,将所有的window合成一张图,也就是一帧。
我们统计FPS是要关注一张完整的图的渲染时间,所以要用到SurfaceFlinger这个服务

adb shell dumpsys SurfaceFlinger  --latency + <Component名称>

这条命令,如果指定了正确的Activity名,是会有128行数据结果的,第一行表示刷新间隔,不同手机可能会有不同的值,接下来的127行表示了最近的127帧的渲染情况,每行分三列,第二列比较重要,因为它对应的是这一帧渲染时垂直同步脉冲到来的时间

5. VSync

垂直同步:

  1. 让帧的渲染更有规律性,防止掉帧
  2. 如果帧渲染时间太快,可以防止FPS比屏幕刷新率高而导致的画面撕裂
  3. 垂直同步的脉冲间隔,应该等于1000(毫秒)/ 屏幕刷新频率(60) = 16.67 ms,也就是上述Surface命令的第一行

这个略复杂,引用几张图来说明

 

 

一帧的渲染,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CPU将图像计算成多边形
  2. 交给GPU去进行栅格化,这里涉及到矢量图形,位图的转换等等

上图代表没有垂直同步时的渲染情况,从下往上看,数字代表帧的编号,四个VSync脉冲把时间轴分为了5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是CPU计算,再GPU处理,这时正在处理第一帧,Display的是第0帧,这里其实就是双缓冲的体现,当第一个VSync脉冲到来前,第1帧处理完毕

第二部分,因为第1帧已经计算完毕,所以可以Display,但是可以看出CPU和GPU的合作工作是非常不自觉的,直到第二部分快结束的时候,才开始第2帧的计算

第三部分,第2帧的计算还没有完成,所以只能继续显示第一帧,这就相当于你盯着一幅图看了32毫秒,这就是掉帧(jank),jank多了人眼就能识别卡顿

再看看加了VSync后的渲染情况,很明显,自觉了很多:

 

6.缓冲进阶

上面我们讲到双缓冲,但,还有更先进的技术,三缓冲,依然是引用几张图来说明:

 

这是很理想的状态,A显示时计算B,B显示时计算A,一切看起来有条不紊,但,世界很残酷

 

第一张图是因为每一帧都能在16.67秒之内计算完,但如果不能呢,就会如上图所示,而且又因为VSync的关系,在B慢了之后,A就只能在下下个脉冲开始计算,这样就导致一帧慢,帧帧慢,因此有了----三缓冲

 

在B慢了之后,A在下下次脉冲加载之前,趁着这个空闲的时间,去计算一下C吧,反正不能让CPU闲着,找个合适的机会,这样在脉冲到来时,可能就已经完成了B和C的计算,她俩都待投放到屏幕,多了个缓冲,解决了一帧慢,帧帧慢的问题

但需要重点说明一下的是:
垂直同步机制是Android一直都有的,三缓冲可不是,因为三缓冲会导致某一帧(比如C)在计算完很久之后才被选中投放到屏幕,即帧延后现象。而且选择C去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系列计算,所以三缓冲是选择性开启,当双缓冲造成的jank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开启去调节一下

结语

至于利用SurfaceFlinger服务去计算FPS,可以参照上一篇中的那个库,可视化一下,最后的结果,大致长这样:

 

Android UI呈现这部分就写完了,以后会持续更新其他的专项测试

 

 

转自Testerhome

作者:fenfenzhong

原文链接:https://testerhome.com/topics/4441

最新文章
1浅谈渗透测试服务在泛互行业带来的价值 在泛互联网行业中,渗透测试服务对于保障企业的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2云手机卡顿/无特定设备/商店登录受限怎么办?WeTest专有云帮您解决! 公有云满足了大量小微企业、个人的测试需求;随着客户深入使用,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本篇将对几个常见问题予以解答
3小程序安全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 针对小程序安全相关标准及规章制度的调研
4浅谈渗透测试及红蓝攻防对抗中的差异 渗透测试和红蓝攻防对抗已经成为企业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5腾讯WeTest成功当选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理事单位,获得权威认可! 今年,在北京成功召开的“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第三届第五次会员大会暨第四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中,腾讯WeTest成功当选为新一届的理事单位,腾讯IEG品质管理部总经理荆彦青先生当选为理事。
购买
客服
反馈